中國張掖網民樂訊 今年以來,民樂縣統籌抓好易地扶貧搬遷和生態宜居搬遷工作,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持續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從就業需要、產業發展和后續配套設施建設、提升完善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持續鞏固搬遷脫貧成果,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能致富。
推動農業向集約化發展,打造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以中藥材、馬鈴薯、高原夏菜等特色產業基礎為依托,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打破土地地埂界線限制,推動土地規?;洜I,把小農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促使產業脫貧向產業興旺轉變。以愛味客、誠泰藥業、濱河集團等“農”字號龍頭企業為主,積極拓展延伸產業鏈條,統籌推進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加工協調發展。以打造百億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為目標,積極引進海升集團,一期20萬平方米智能溫室投產達效,二期23萬平方米智能溫室建成運營,三期3×20萬平方米現代智能溫室、春禾國際農業科技園一期、千卉智能溫室扶貧車間正在建設,育苗、生產、加工和銷售全產業鏈已形成,絲路寒旱農業產業集群優勢越來越凸顯,助推現代農業綠色發展、轉型升級。以現代絲路田園綜合體、濱河酒文化創意產業園為依托,突出戈壁荒漠農業和河西農業民俗文化等特色,深入挖掘絲綢之路農耕文化,積極打造集現代農業觀光、有機農產品采摘、特色產品展示、生態休閑娛樂、科普教育培訓等為一體的休閑農業旅游體驗區,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推動農民向職業化轉型,激發群眾生活富裕的內生動力。以黨建為引領,進一步加強和完善社區治理體系,扎實做好社區管理、環境衛生、公共服務、物業管理等各項工作,推進農民向市民轉變。圍繞海升農業、田園綜合體和其他工業企業,做好職業技能培訓,培養一批技能型、技術型、經營型的復合型人才,推進農民工向產業工人轉型,讓群眾在各類企業、特色產業、第三產業發展方面充分就業。建立完善政策信息咨詢、就業指導和職業介紹等服務體系,拓寬搬遷群眾就業渠道。充分發揮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作用,優先吸納一批就業困難人員就業。落實就業保障政策,建立完善勞動就業與各類幫扶措施相掛鉤的聯動機制,切實激發搬遷群眾內生動力。
推動農村向城鎮化邁進,加快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以圓夢苑、生態宜居小鎮為依托,配套完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養老中心、第二人民醫院、學校、殯儀館等公共服務設施,實施商業街、金山二號水庫、客運中心、集中供熱等重點項目,逐步形成8萬人城市副中心,讓群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為群眾創造更加舒適宜居、便捷優質的生產生活環境。同時,在遷出區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統籌改炕、改廁、改圈等工作,有序引導群眾自主開展拆舊復耕復綠工作,加快推進農村向城鎮化邁進步伐。(鄧永德 馬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