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臺縣聚焦打通宣傳、服務、凝聚群眾“最后一公里”,著力在促進資源整合、強化隊伍建設、培樹實踐品牌上持續發力用功,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走深走實。
促融合壯大文明實踐“蓄水池”
統籌整合全縣公共服務陣地資源,將紅西路軍紀念館、科技館、圖書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場館打造成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設與黨群服務中心、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農家書屋、日間照料中心等基層陣地融合發展,資源綜合使用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發揮。堅持以點帶面,每年通過以獎代補方式,鼓勵引導各鎮確定1-2個村(社區)開展示范點建設,按照有機構、有場地、有隊伍等“六有”標準,重點從完善陣地建設、統籌資源利用、精準服務群眾和文明實踐活動開展等方面闖經驗、創特色,示范引領全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向縱深推進。目前,全縣實現中心、所、站全覆蓋,建成高標準實踐所、站26個,實踐基地15個。
強隊伍激活文明實踐“源動力”
以縣委宣傳部為“龍頭”,黨校、文廣旅游、衛生健康等11個職能部門為支撐,9個鎮、145個村(社區)為基點,建立全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聯盟。指導各級志愿服務隊在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注冊志愿者,建立信息臺賬,制作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旗和志愿服務服裝,統一活動標識??h、鎮、村(社區)三級上下聯動,緊貼群眾需求,按照“一月一主題”精心制定活動計劃,常態化開展理論宣講、政策解讀、科技培訓、健康義診、扶貧濟困等文明實踐活動,實行月報告制度,對各級文明實踐活動進行過程管理,形成“中心吹哨、部門動員、各方參與”工作機制和“總隊+分隊+小隊”服務架構。推行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積分管理和“五單、三色旗”志愿服務管理機制,將群眾參與文明實踐活動情況納入“道德模范”“五星文明戶”“身邊好人”等先進典型評選內容,極大激發群眾參與文明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將開展文明實踐活動與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相結合,文明實踐活動的實效性不斷提升。目前,328支志愿服務隊、1.4萬余名志愿者長期活躍在城鄉的各個角落,用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傳播文明新風。
樹品牌奏響文明實踐“大合唱”
加強新時代文明實踐信息共享綜合平臺建設,摸清群眾需求,健全供需對接機制,實現“群眾點單、中心派單、志愿者接單、群眾評單”無縫對接,持續提升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水平。按照“一鎮一特色,一部門一品牌”的思路,組織專業志愿服務隊牽頭部門和各鎮聯動聯創,根據行業特點、產業特色和群眾需求,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品牌。培樹的“七色彩虹7+6”“十隊十講十做”“小板凳”“百姓大舞臺”“背包科普行”“逢五相約”等志愿服務品牌,奏響了善行涌動、愛心如潮的時代主旋律,其中“我給鄉親照張相”獲評全國“四個100”志愿服務項目。此外,在縣級媒體平臺和各鎮、各單位微信公號開設“新時代文明實踐”專欄,持續加大宣傳力度,在全縣營造了助人為樂、與人為善的濃厚社會氛圍。(周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