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張掖網高臺訊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城關鎮精準對接群眾需求,從群眾最關心的問題入手、最突出的問題抓起、最現實的利益出發,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著力辦實事解難事,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著力改善社區活動場所,讓群眾多元化需求不斷得到滿足。針對社區、小區、樓院群眾無活動場所等實際問題,綜合考慮社區區位特點、人群特征、服務半徑等因素,整合各類陣地資源,構建新時代文明實踐平臺,新建、改建社區黨群服務中心3個,拓展社區服務功能。在有條件的小區建設“黨群睦鄰中心”12個,設置“黨群積分超市”“四點半課堂”“共享工具”“睦鄰書吧”“棋牌室”“零距離服務工作站”等實踐陣地,使其真正成為“溫馨、便民、開放、共享”的“公眾客廳”,切實為廣大群眾學習、健身、休閑等提供最大便利。
著力提升社區服務效能,讓群眾享受更加高效便捷服務。深化“黨建聯盟、服務連心”城市基層黨建品牌,全面梳理匯總社區、駐區單位資源清單、居民需求清單、服務項目清單,創新服務形式,豐富載體內容,聯合黨建聯盟成員單位黨員進社區報到服務,圍繞服務社區建設、服務居民群眾、服務困難群體開展黨員承諾亮諾踐諾活動,切實解決社區群眾難事實事53件。積極培育孵化、對接引進社會組織進社區,開展困難群體走訪慰問、微心愿滿愿、愛心義診義拍、法律政策咨詢等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128場次,受益居民群眾1000余人。全面推行“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公司”基層治理模式,推動物業公司、業委會及相關部門通過黨群議事、民主協商的手段,解決群眾反應強烈的小區照明、停車、臟亂差等問題18件。
著力建設綠色生態家園,讓群眾生活環境更加優美宜居。深入開展走訪調研,廣泛征求居民意見建議,在全縣24個小區樓院開展植樹造林、清潔家園行動,新栽補栽綠植3萬余株,開展環境衛生集中整治64場次。不斷完善小區公共基礎設施,對南環路、安居、鴻運花園等3個片區10個老舊小區進行改造,為禹苑小區文化廣場、農具廠平房區東側路段協調架設路燈5盞,為東苑黨群服務中心文化廣場配備果皮箱6個。持續推行“大區塊、小網格”環衛精細化管理模式,完善城區主次干道早掃保潔輪崗、環境衛生網格化管理制度,充分利用洗掃車、密閉式垃圾收集車、高壓清洗設備開展全天候清掃、收集、沖洗作業,環衛精細化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著力保障基本民生需求,讓群眾生活得到更多實惠。扎實推進群眾疫苗接種工作,64%的人口完成接種,群體免疫屏障加快建立。對800名33—64歲城鎮低保、特困供養、下崗、無業等城鎮低收入婦女開展“兩癌”免費檢查及后期跟蹤服務。加大就業援助力度,登記就業困難援助對象137人,新增城鎮就業人員1565人。持續做好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發放工作,累計發放資金63.83萬元。加大因災、因病、因學等困難家庭的救助力度,發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補助金452.58萬元,為73戶144人臨時生活困難對象發放臨時救助金55.21萬元,救助孤兒1名,發放救助金6600元。
著力完善基層治理體系,讓群眾訴求得到快速響應。推行“網格化”管理,將城區8個社區大網格劃分為28個中網格、66個小網格,將社區黨建網格、綜治網格、服務網格等融合成“一張網”,推動服務、管理、資源、力量向網格集聚,實現一網統管、互聯互通。充實網格工作力量,強化網格長、網格員作用發揮,深入開展“八五”普法宣傳40余場次,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16件、處理信訪問題3件,結合“小板凳課堂”進小區、進樓院,常態化開展反電信詐騙宣傳100余場次,切實守好群眾“錢袋子”。(高曉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