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培育出適合這里生長的農作物良種,為農民增產增收盡一份心?!边@是賴良農校畢業時,看到鄉親們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在幾畝土地上刨食吃的場景時暗下的決心。
為此,賴良退休近30年,卻退而不休、工作不息,一頂草帽、一雙膠鞋,朝踏晨露、夕送晚霞,年復一年地進行著農業科學試驗。上世紀60年代至今,這位老人先后向國家無償上交180份蠶豆、340份紅花、552份鷹嘴豆種質資源,收集保存胡麻種質資源3210份,被業界稱為甘肅省農作物種質資源收集研究第一人。多年來,他始終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先后多次被中共張掖市委、張掖市農科院黨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2016年被中國老科協授予“突出貢獻獎”,2018年榮獲第五屆張掖市十大道德模范稱號,2019年先后榮獲“中國老科協30周年優秀共產黨員”“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心系農業初心不改
“這個是黑紅豆,目前已經培育了3年,它所含的成分可以解決人體內膽固醇高的問題……”近日,在甘州區西環路原市農科院家屬院一樓賴良工作室,看到記者對滿屋的各類種子標本充滿興趣,賴良將這些種子的特點、作用等一一道來。
賴良是四川人,從1949年起,先后在甘孜軍用農場、山丹軍馬場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從事農業技術工作,1963年調至張掖市農科院從事農業科學研究,一干就是近60年。多年來,他扎根田野,一把鋤頭、一本記錄本、一塊干饃、一瓶水、一輛自行車,成了他的出行“標配”。1993年,賴良退休了。他將畢生的研究成果無償上交,用自己的養老金繼續埋頭搞科研,單位提供給他的科研經費、照相機、標本柜,都被他婉言謝絕。
退休后,賴良自費在甘州區新墩鎮租了1.5畝農田,繼續進行白粒胡麻、紅花、鷹嘴豆、藜麥等作物品種的研究,以及其他種質資源鑒定、抗性等田間試驗。他說:“搞科研是為了回報黨和人民,也是一個老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共產黨員沒有退休這一說?!?“賴老的事跡廣為流傳,受他的影響,我們院里黨員干部的作風有了很大轉變,工作上也取得了很多成績,我們一致認為這是發揚賴良精神的成果?!笔修r科院黨委書記、院長劉建勛介紹,2015年至2020年,該院年均實施科研項目40項以上,共培育新品種41個,完成科研成果48項,近6年獲得的省(部)級科研成果、制定地方標準、授權專利的數量超過前60年的總和。
發揮余熱甘愿奉獻
推開賴良家的房門,如同走進了一間庫房,客廳四周碼滿了裝著種子的袋子,中間只留有一條通往臥室不足半米寬的過道;臥室內,除了一張床和簡單的生活用品外,其他空間都擺放著種子袋;廚房內,則擺放著各種試驗苗木的花盆?!叭慷际撬姆N子和一些科研書籍?!辟嚴系钠拮游鹤糁フf。
辛苦耕耘,終有收獲。通過不懈努力,賴良在高含油量白粒胡麻雜交育種上取得重大突破,相繼篩選、培育出適宜河西地區栽培的“雁雜10號”“張亞一號”“7511”“7517——5”等胡麻良種,在張掖地區累計推廣達10萬余畝,并在酒泉、金昌等地大面積推廣種植。特別是由他培育出的優質白粒胡麻,在千粒重、含油量、分枝特性、高產性、抗逆性等方面在國內同物種育種方面處于領先地位,受到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國農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等科研單位的高度重視和肯定。該品種高產優質,在甘州區花寨鄉、安陽鄉等高寒地區每年種植面積都在萬畝以上,累計為農民增加收入350余萬元。針對西北地區干旱缺水的實際,賴良還選育出具有較強耐旱性和耐瘠性的鷹嘴豆新品種4個,深受農民群眾喜愛。在種植推廣基地,只要提起這位老人,農民群眾無不交口稱贊這位讓他們脫貧致富的老科學家。
“從上班開始我就一直跟著賴老師,他一直教導我們不到田間地頭就沒有真正的科學成果,不親手去做永遠沒有精確的科學數據。在他的指導下,我們先后培育出鷹嘴豆和胡麻的好幾個品種,現在我也把他這種吃苦耐勞、科學實干的精神傳遞給年輕科研人員,將賴良精神發揚光大?!笔修r科院蔬菜研究所所長楊雅萍說。
“退休30年,我堅持做同一件事情,這是我的心愿,也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和責任擔當?!辟嚵颊f。(張掖日報記者 段曉梅 實習生 何琴麗)